
十一假期海外市场一波三折。
假期刚刚开始,全球股市就在美债收益率飙升下一起上演跳水。10月3日是港股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当天恒生指数大跌近3%,让投资人过节的心情大受影响。
而在假期即将结束之际,美国爆出9月非农数据大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随后的加息预期急剧升温,美债收益率再度走高,同时美股也因为就业数据好于预期而大幅上涨。
周末,中东地区再添乱局,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让人感叹世界真不太平。
国庆假期全球股市跌多涨少。在我们跟踪的全球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股票指数中,只有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指数是上涨的,包括纳斯达克指数、中国台湾、标普500以及印度SENSEX指数。其余12个国家和地区指数下跌,其中跌幅居前的包括日经225指数、韩国指数、巴西指数和恒生指数。
假期期间出台的国内重磅数据主要是9月官方和财新采购经理人指数。
其中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且环比上升幅度连续扩大,显示经济恢复态势趋好。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采购经理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比上月增加2个,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9 月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0.6,较8月跌0.4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的51.2。其中新订单总量连续两个月上升,新出口订单量略跌,但跌幅已是3个月内最小。
9月财新服务业PMI降至50.2,较前月回落1.6个百分点,并创下年内新低,但仍保持在扩张区间。在细项中,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9个月高于50点荣枯线,但均录得近9个月新低。
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主要衡量的是大型企业,与国内需求相关度更高;而财新采购经理人指数衡量的是中小企业,与出口状况紧密相关。财新PMI走势下行反应海外需求有所走弱。不过,中长期看,二者走势是一致的。
十一假期消费方面也传来好消息。
十一假期期间出游的人均消费为912元,较2019年同期下跌2.5%。这个跌幅较今年五一和端午缩窄了不少。今年五一和端午的人均消费分别是540和352元,较2019年同期下跌10.5%和15.9%。
结合官方PMI和财新PMI以及假期消费数据看,中国经济在复苏的进程中,但经济的增长前景隐忧犹存。
事实上,过去几个月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担忧是笼罩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阴影。
世界银行最新的举动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担忧。世行10月1日发布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半年度经济展望报告,把对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4.8%下调至4.4%,但对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测维持在5.1%。
我们仔细研读了世行的这篇报告,报告中列举的消费疲软、房地产市场下行、私营企业投资不振以及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问题并不是新问题。它们恰恰是中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2023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披露,拟于10月9日发行663.2亿元的再融资债,是2023年发行的首笔特殊再融资债。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表明对地方政府平台债务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明确落地,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除此之外,7月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旨在提振房地产市场,促进消费以及私营企业部门的投资。我们判断未来政策仍将不断出台,以推动经济增长。
正如世行在报告里所指出的,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以及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中国经济将会重新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
不同于世行的观点,在我们的库存周期分析框架中,2024年的经济应该好于2023年。
在库存周期触底之后,经济将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之后是主动补库存阶段。相对而言,主动补库存阶段对应需求的较大幅度回升,经济表现也将更加强劲。我们之前判断今年上半年库存周期触底,2024年经济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关于库存周期的分析请参见《向阳而生--2023年A股和港股投资展望(重发)》。
我们维持A股在底部的观点,投资者《无需悲观》。
未来A股将逐步走出底部区域,但美股有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债收益率的上涨。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0年3月9日达到0.54%的历史低点之后触底反弹。截止2023年10月6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4.78%,两年半上涨了424个基点,创出历史上第二高的上涨速度。
上涨速度排名第一的情况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当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79年7月的8.77%上涨到1981年9月的15.59%,在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682个基点。
无论是此次还是上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那一次,推动国债收益率上涨的都是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举措。
从2021年初直至当前,美联储已经11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2021年3月的0-0.25%提高到2023年7月的5.25-5.5%,达到22年来的最高水平。
受到国债收益率快速上涨的影响,美国10年期国债较2020年3月峰值下跌了46%。这一跌幅与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股市暴跌49%的幅度相差无几。30年期美债的跌势更为严重,暴跌了53%,接近金融危机期间美股57%的暴跌幅度。
美股走势与美债截然相反。截止2023年10月6日,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从2020年3月的低点上涨了83%、97%和103%。
历史来看,股涨债跌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之后而且经济韧性较强时。今年以来,ChatGPT的横空出世为美国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美股科技股业绩大超预期,引燃了科技股行情,也带动美国股指持续上涨。
那未来美债和美股的走势会如何呢?
其实近期美股市场讨论的一个焦点就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会不会突破5%。我们认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超过5%应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美债很可能面临未来数年的熊市。市场未来讨论的不仅仅是10年期美债会不会突破5%,很可能是会不会突破10%甚至更高。
从上世纪初以来,美债经历了两个熊市和两个牛市。
1902年到1920年是美债第一个熊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上升到5-6%的水平,时间跨度为18年。1920年到1946年是美债第一个牛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5-6%下降到2%。这个牛市持续了26年。
从1902年到1946年,美国及西方国家的货币体系都采用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下,黄金的保有量决定货币发行量。
这也是美债收益率在第一个熊市和牛市相对窄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货币供应是有限的,泡沫起不来。
从1946年到1981年,是美国第二个债券的熊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上涨到最高15%。
这次美债熊市基本跨越了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解体:1944年7月,布林顿森林体系建立;1971年8月,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政府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981年到2020年是美国第二个债券大牛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15%下降到2020年4月的0.58%。
这是美国在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第一个债券大牛市。在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货币供应的掣肘因素消失,货币供应量大增。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债券市场的泡沫,美债波动的区间大大扩充。
从2020年4月到2023年10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58%上涨到最高4.81%,达到2007年8月1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美国历史上第三个债券大熊市已经开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债规模庞大,化解债务需要的时日会比较长。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2023年9月18日美国国债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美元,达到33.04万亿美元。
今年6月,美国国债规模刚刚突破32万亿美元。短短3个月时间,国债规模就又增加了1万亿美元。美国第三季度的国债发行净额,也创历史同期新高。
美国国债规模占美国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2年美国GDP规模为25.46万亿,财政收入为4.896万亿。国债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9.8%和675%。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国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只有1932年和1940年超过目前的比例,1932年为766.6%,1940年为818.5%。
1932年和1940年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年份。美国股市在1929年泡沫破裂之后,经济进入大萧条阶段。1932年是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的第三年,也可以说是大萧条时期最困难的一年。1940年美国宣布参加二战,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为战争输送资金,国债规模大增。
可见,此次美国国债规模占财政收入比例可比照的年份要么是经济大萧条,要么是战争时期。
另外,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2023年9月截止的财年中,前 9 个月(即2022年10月到2023年6月)美国债务利息总额已达到创纪录的 6520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5210 亿美元利息支出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25.1% 。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 今年6 月底未偿债务总额的加权平均利率为 2.76%,这是自 2012 年 1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该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字高于一年前的 1.80%,如果美联储确实 " 更长时间 " 维持较高利率,那么债务综合利率将在一年内超过 4%。
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一场彻底的灾难,这意味着美国 33 万亿美元债务总额的利息支付将在 12 个月内超过 1.3 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2022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为27%。这将是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历史来看,债务利息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20%的年份仅有1932年和1983年。1932年,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为22.9%,1983年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22.5%。
未来,债务利息将成为美国政府最大的单一支出,并超过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让美联储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加息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持续上涨的通胀。我们认为美国通胀有可能长期保持在高位。此次工资-成本螺旋式上涨的通胀与上世纪70年代通胀的类型是一样的。
彼时,高通胀持续了近10年之久。近期,美国国内各行业工会纷纷罢工,要求大幅加薪,事实上也是这种工资-成本通胀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
投资者可能更关心的是: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上行,美股会如何表现。我们认为美股的表现与经济的走势相关性更高。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表现韧性十足,让很多投资人认为美国经济将会软着陆。但实质上,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是由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撑的。但也正是无节制印钱才导致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3年7月初以来的3.86%上涨到2023年10月6日的4.78%,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92个基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意味着从购房者到企业乃至普通消费者都会受到高利率的冲击,美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放水印钱支持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回旋镖。到某一个时点,高利率很有可能将经济拖下衰退的深渊。
由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美国经济的衰退领先指标--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近期也大幅缩窄,因为同期2年期美债收益率仅仅上升了14个基点。
从本世纪初至今,每次当2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缩窄之时,也是美国经济衰退将要来临之际。
2000年8月18日,2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峰值49个基点。
美国经济从2001年第二季度开始陷入低迷,GDP同比增速从2001年1季度的2.1977%下降到2季度的0.9964%,之后3季度和4季度同比增速继续走弱,分别为0.4892%和0.1673%。直到2002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才回到1.3375%的正常水平。
2006年11月15日,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峰值19个基点。
2008年3季度开始,美国GDP同比增速开始低于正常水平。当季GDP增速为0.2659%。随后的四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均为负值,直到2009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才恢复到正增长区间。
2019年8月27日,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之差达到4个基点的峰值。
2020年2季度开始,美国经济陷入连续三个季度的衰退,2020年2、3和4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下跌7.5285%、1.4689%和1.0835%,直到2021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才转为正值。
综上,我们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就在路上,而美股也会因美国经济衰退也调整。中美牛熊趋势的逆转可能是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全文完)
声明:本市场点评由北京枫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瑞基金”)及其名下“枫瑞视点”微信公众号拥有版权,,授权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文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枫瑞基金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内容所引发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枫瑞基金书面授权,本文中的内容均不得以任何侵犯枫瑞基金版权的方式使用和转载。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