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底部震荡,主要指数中只有上证指数微涨0.03%,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科创50均下跌。市场信心不足,成交量低迷。
行业方面,申万31个行业中11个行业上涨,20个行业下跌。其中煤炭和医药生物两个行业领涨,分别上涨4.34%和4.25%;计算机、国防军工和电力设备三个行业领跌,分别下跌3.91%、3.51%和3.14%。
上周四收盘后,央行突降利好,降准25个基点。不过如此重大利好仍无法阻止周五市场下跌,当日创业板指在盘中跌破2000点,创出26个月的新低。
据不完全统计,从7月18日商务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来,截至9月15日高层已经出台了31项促进经济和股市的举措。
不过这些利好对A股市场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市场依旧跌跌不休。
盈利底出现对利好无动于衷其实是市场底部特征之一。当下股市不仅估值底已现,上周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基本面的底部也出现了。
8月进出口、工业增加值和社会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均超市场预期。
2023年8月以美元衡量的进出口同比下跌8.2%,7月为下跌13.6%,8月较7月跌幅收窄了5.4个百分点。
2022年8月和9月进出口同比增速都是低个位数增长,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1月,进出口同比增速进入负增长区间。
这意味着2023年8月以后,进出口同比增速都是低基数。在低基数的基础上,未来几个月进出口增速将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5%,为2023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4.6%,为2023年6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考虑到2022年上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将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的同比增速平均,得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35%,这是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为5%,这是2023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走出通缩
8月价格指数显示中国已走出了消费领域的通缩,生产领域的通缩也有明显改善。
首先,看一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2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3%。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上涨了11.4%,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
我们判断未来猪肉价格将推动CPI同比和环比均上行。
先看一下同比的情况。
全国生猪价格在2022年3月下旬降到11.78元每公斤,这是2021年1月以来的较低水平,之后开启上涨态势。上涨一直持续到2022年10月20日,全国生猪价格达到28.59元每公斤的最高点,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143%。
之后,猪价开始回落,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7月,在近9个月的时间里猪价下跌52%,在2023年7月初下降到13.72元每公斤的最低点。
由于猪肉价格从2022年10月份以后开始下降,今年10月份以后猪肉价格面临同比低基数效应,这将推动CPI同比增速上行。
环比来看,从2023年7月至今,猪肉价格保持上涨态势。一般而言,从中秋到春节这段期间,猪价将会保持上行趋势,从而推动CPI环比上行。
生产领域的通胀正如我们之前预期的,从2023年7月开始逐步收窄降幅,2023年8月份降幅继续收窄。
8月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上涨0.2%,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收窄。
消费品领域通胀将会推动下游消费品行业收入和盈利的恢复,而生产领域通胀将会推动中上游行业收入和盈利的复苏。
房地产仍是拖累8月经济数据唯一有缺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2%,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新低,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低于预期。
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8.8%,为2023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过,房地产开发投资未来有望在政策的扶持下回暖。
8月份以来,高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政策举措。近期,一、二线城市拿地数量也逐渐增多,这都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暖创造了条件。
除了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回暖,基建投资增速也会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新增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原则上10月底之前使用完毕。
8月份的社会融资总额数据显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0.59万亿,处在历史较高的水平。受此影响,8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2%,较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
考虑到高层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有望与去年四季度一样,提前下达部分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基建投资,助力稳增长。因此,4季度的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超预期。
综上,经济基本面有望在8月见底,这也意味着股市的盈利底出现。未来几个月在政策和低基数的作用下经济有望持续上行,为股市提供上行动力。
北上资金是当下边际最重要资金近期,A股市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北上资金主导市场的涨跌:北上资金净流入,市场上涨;而北上资金净流出,则市场下跌。
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出44.5亿人民币,连续第六周净流出。在北上资金的带动下,上周市场表现疲弱。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结果,北上资金成交额位于2015年以来的次高峰,截止2023年9月13日,北上资金成交额占比达到6.73%,并呈现攀升的态势。北向资金成交占比最高峰是2021年3月,当月成交额占比为7.13%。
上述数据显示北上资金现阶段是市场最重要的边际资金,其动向对市场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北上资金之所以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国内资金腾挪空间较小。
首先,公募基金的股票仓位处在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私募基金仓位也处于5月以来的高点,险资年初以来仓位稳步提升。两融交易活跃度有所降低。
其次,散户活跃账户降到历史较低水平。
上交所6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A股有2.3亿的股票账户,其中活跃账户数量为5600万,占比24.7%。这其中有一些是构账户,散户活跃账户数只有15.5%。这意味着,历史上开通股票账户的投资者,有8成以上都已经不活跃。
鉴于现阶段北上资金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如何监测北上资金可能是监管层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股市制度安排仍有完善空间上周提到的两个违规减持的上市公司都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罚。其中,东方时尚实控人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批捕,我乐家居实控人被没收所有违规减持所得,并被处以两倍罚款。
市场对此反馈正面,认为“乱世用重典”理所应当,监管层的作为值得称赞。
堵上了违规减持的漏洞是一件好事。不过上周,一个新的制度漏洞似乎出现了。
2023年9月1日上市的金帝股份,股价上市当日最高61元,截止9月14日,股价为32.82元。也就是说,在上市之后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里,股价接近腰斩,主要原因是天量融资券卖出。
公司上市当日的融资融券数据显示,当日融券卖出量458.32万股,融券余额为2.21亿元,占流通市值的9.346%。
如此巨量的融券来自何方?金帝股份公司战略配售信息显示,金帝股份资管计划1号、金帝股份资管计划2号分别持有436.06万股、34.03万股,合计获配470.09万股,限售期为12个月,战略投资者类型为发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因此,金帝股份股价大幅回落的背后推手是金帝股份的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在上市当日即通过融券锁定了公司上市的收益。
理论上,新股上市的战略投资者持有的限售股可以成为券源,融给机构投资者卖出。
不过,由于金帝股份的几乎所有限售股都被融券卖出,这个问题成为市场争议焦点。市场对限售股融券的质疑是因为限售股既然是“限售”,就不应该在市场流通,否则借贷前后股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且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需要提高。
金帝股份天量融资券事件其实暴露出股市的制度设计上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从长远角度看,亟需从制度设计上保护好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声明:本市场点评由北京枫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瑞基金”)及其名下“枫瑞视点”微信公众号拥有版权,,授权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文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枫瑞基金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内容所引发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枫瑞基金书面授权,本文中的内容均不得以任何侵犯枫瑞基金版权的方式使用和转载。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费咨询电话:0757-2833-3269 或 131-0659-0746
公司名称: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HESS Capital, LLC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天虹路46号信保广场南塔808
Copyright 2014-2020 上海海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29404号-1